走进“中华第一木楼”,解码文旅发展之道
24
2025-08-23
为赋能乡村振兴,深化文旅融合实践,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鼓韵薪火社乡村振兴促进团奔赴万荣县东岳庙景区,探寻非遗保护与文化遗产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让沉睡的历史古建在活化的非遗展演中苏醒,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澎湃引擎。
访飞云楼,解密古建密码
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的飞云楼,以其厚重的历史遗存带来震撼心灵的“美”之盛宴。这座高23余米的纯木结构建筑,通体无一根铁钉,全凭精巧榫卯咬合拼接,展现着古人“以木为骨”的营造智慧。其“明三暗五”的独特格局,以通天柱为核心撑起楼阁,层叠的斗拱如云团簇拥,飞翘的翼角似欲凌云,“飞云”之名由此而来。作为可与应县木塔比肩的“南楼瑰宝”,它是古代建筑技艺的巅峰之作。参观途中,“保护—开发—反哺”的良性循环模式让团队成员深受启发:当古建从静态展品变为活态研学资源,历史文化便能真正转化为滋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图 1 团队成员飞云楼前合影
发鼓韵册,赓续花鼓遗韵
在沉醉于飞云楼的历史底蕴与建筑奇观后,鼓韵薪火社团队开启了以发放“鼓韵宣传册”为载体的文化传播之旅。讲解中,成员们追溯“万荣花鼓的原型可上溯至稷王山附近马村宋金墓出土的砖雕”,恰遇一位游客手持马村宋金墓门票,这份跨越时空的呼应,为活动平添了几分古今对话的奇妙意趣。团队顺势深入解读花鼓艺术从宋金时期的雏形到现代的创新传承,生动的讲述让众多游客对这项非遗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表示期待亲身体验万荣花鼓的独特魅力。
图 2 飞云楼宣传花鼓历史与马村砖雕墓门票
图 3 向游客讲解万荣花鼓发展历程
静默的古建承载岁月沉淀,跃动的鼓韵传递文化活力,一静一动间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万荣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长卷。鼓韵薪火社此行既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调研,更是一场成功的文化播种之旅。调研虽暂告段落,传承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坚信,今日对飞云楼的每一次惊叹,对花鼓故事的每一次讲述,都已化作文化的种子,悄然落入游客心田。期待终有一天,这些种子能破土而出,让古老的营造智慧与欢快的鼓点声,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扎根生长,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图片:薛茹丹 文稿:杨亚坤))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